男人激烈吮乳吃奶视频免费_国产亚洲精品美女在线_性无码专区无码_国产麻豆精品一区二区三区v视界

服務熱線 : 86-

新聞中心

疾病防治|羊口蹄疫的發生、診斷及防控措施

 摘要:羊口蹄疫病是我國一類動物傳染性疾病,傳染性強,死亡率較高,一旦暴發可給養殖業帶來巨大經濟損失,做好防控工作至關重要。本文對該病的病原學、流行病學、臨床癥狀、診斷以及防治措施進行了簡單介紹,以期為養殖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羊口蹄疫;臨床特征;防控措施


 在我國羊養殖業的發展進程中,各類傳染性疾病是影響產業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口蹄疫(FMD)就是一種傳染性極高的人畜共患烈性疾病之一,主要侵襲豬、牛、羊等偶蹄動物,發病后死亡率可達50%~70%,患羊染病后生長發育停滯,若防治不及時可造成大規模的感染,給畜牧業帶來嚴重的損失。因此,了解口蹄疫的發病與流行規律,進行積極的診療、防治對羊養殖的健康發展極為重要。


微信圖片_20220411085434.jpg


一、病原學分析

 羊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該病毒屬于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屬,是一種沒有囊膜的球形病毒,存在7種不同抗原性的血清型,各血清型之間無交叉免疫。該病毒易發生變異,有很強的適應環境能力,可在羊舍存活14d,在夏秋30℃環境中可在干草中存活5個月,在羊的尿液中則可存活39d,但對高溫和和酸堿消毒劑等敏感,經過15s以上70℃巴氏消毒可殺滅病毒。病毒主要存于患畜的*和水皰中。


二、流行病學

 該病易發于偶蹄動物和幼齡動物,發病率和死亡率均較高,一年四季均有發生。一般呈擴散式和跳躍式,以5~10年為一個周期性流行。患羊是主要的傳染源,潛伏期和恢復期的羊均可帶毒,排毒期可達幾個月到幾年不等,其中康復羊扁桃體細胞可帶毒3年之久。傳播范圍廣泛,發病迅速,11月至次年3月等春冬季節容易暴發。口蹄疫屬于高度接觸性傳染疾病,可通過直接接觸傳播,被污染過的水、飼料等均可傳播病毒,經過一些流通環節也可傳播,應注意防范。


三、臨床癥狀

 羊感染口蹄疫后主要表現為患羊口腔、乳房、蹄部周圍皮膚出現水皰,隨病程進一步發展,患羊皮膚將出現潰爛。羊感染口蹄疫后會有一個潛伏期,這個時期主要表現為體溫升高,一般可升高到40~41℃左右,患羊還會出現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走路不穩等現象,到了潛伏后期則表現為明顯的心跳、呼吸加快、肌肉發抖,此時期過后的很短時間內,一般在3~4d患羊將會表現出皮膚水皰、疼痛等明顯癥狀,并伴有黏液。患羊剛出現水皰時,水皰顏色是無色透明的,隨后逐漸變渾濁。待水皰破裂后會形成棕色結痂,然后暴露出鮮紅色潰瘍面。患羊蹄部水皰結痂后,通常蹄殼會脫落。患羊還會表現出一定的腸道及胃部出血炎癥,出現心肌松軟,心包膜上有大量的出血點。妊娠期的母羊感染該病后可能會導致初生幼畜急型心肌炎,或者死亡。


四、診斷方法

1、臨床診斷

 羊口蹄疫的臨床病變比較明顯,根據臨床癥狀的特征以及流行病學等可以對該病做出初步的判斷,但應注意與羊傳染性*病、藍舌病、痘病等幾種疾病進行區分。羊傳染性*病與羊口蹄疫病癥較為相似,容易混淆,不同于羊口蹄疫蹄部、口腔黏膜等部位的水皰和潰爛,羊傳染性*病主要是唇部出現*,且患羊體溫不會出現升高,口蹄疫水皰呈球形,而羊*主要呈編織線團樣;藍舌病則是由庫蝶傳播的,且不會出現水皰;羊痘病病癥出現于皮膚,主要表現為明顯的全身性反應。


2、實驗室診斷

病毒分離 采集患羊的水皰液在無菌環境中制得浸出液,然后在種羊的甲狀腺細胞上進行接種,可分離培養得到口蹄疫病毒。


生物分子學檢測 可以采用PCR技術對患羊是否存在口蹄疫病毒的核酸進行快速檢測,可以較為準確的對該病做出診斷。


動物試驗 通過刮取水皰皮制備浸出液,接種于豚鼠,若接種后2h左右有水皰出現則可確診為羊口蹄疫。


血清學實驗 通過中和實驗或者酶聯免疫吸附(ELISA)實驗、膠體金免疫層析試驗等可以快速、準確、特異的檢測出患羊血清中是否存在口蹄疫病毒的抗原,例如口蹄疫病毒抗體快速檢測卡,采用血清或者全血檢測,10-15分鐘就可以出結果,無需特殊實驗設備,操作方法簡單,方便快捷,準確率高,非常適合基層養殖戶使用。


微信圖片_20220614131840.jpg


五、羊口蹄疫的預防與治療措施


1、預防措施

加強生物安全管理 針對本病,目前還沒有特別有效的治療辦法,基本采取預防重于治療的手段,進行嚴格的疫情控制計劃,一旦發現疫情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疫病防控方法向當地動物防疫主管部門上報,及時進行疫區封鎖,隔離、撲滅病畜,嚴格消毒以及緊急免疫接種等。平時的飼養管理中應注意檢疫、隔離等生物安全措施檢查,引種以及購進活畜時應從不存在本病以及獲得安全檢疫證明的地方選購。除活畜外,飼養使用的用飼槽、水槽等用具、飼料和生物制品等也要注意,防止通過這些途徑引入致病原。


提高飼養管理制度 制定科學的飼養管理制度,根據當地的氣候以及疫病流行特點制定符合實際情況的防治管理辦法,切勿對其他地區管理制度照搬照抄,才能保證本地區疫情防控的有效性。同時提高管理人員的防疫意識,定期進行人員培訓,提高對羊口蹄疫的防治重視程度,保證養殖人員對該病流行特點、臨床特征等掌握程度,達到熟練合格的程度才能上崗,以防工作人員的疏漏而導致疫情暴發。此外,還應給羊群提供充足的營養與能量,選用優質的全價日糧飼喂,注意微生素和礦物質的補充,提高羊群的自身*,增加羊群的抗病能力,可以降低羊群感染疾病的幾率。


提高飼養環境質量 通過加強飼舍的清潔衛生和通風管理,保持圈舍環境的干燥,并控制好養殖密度,同時可在圈舍多鋪設軟草等可以改善動物的生存環境,提高動物福利,可以有效提高家畜生長質量,降低疾病發生率。


加強消毒管理 確保環境衛生清潔,無污染可以很大程度降低口蹄疫的發生,要加強對羊圈的定期清掃,定期消毒,及時清除糞污和其他排泄物等潛在傳染源。可以使用5%氨水、10%石灰乳或者3%燒堿水對羊圈定期消毒,使用含碘量3%碘酸混合液也具有非常好的消毒效果。將上述消毒液稀釋后也可對羊群進行消毒,稀釋比可在1:400~1:600之間。


合理的免疫接種 按照程序對易感動物進行免疫接種是預防傳染性疾病發生的有力手段,目前對口蹄疫免疫預防使用較多的是豬口蹄疫O型、A型二價3B蛋白表位缺失滅活疫苗,該疫苗與毒株匹配度較高,具有廣譜高效的保護力,具有很好的口蹄疫凈化作用。每年應進行兩次口蹄疫疫苗接種,通常采用肌肉注射上述疫苗1mL,二免后抗體水平可接近*,可以維持6個月的保護期。


2、患羊的治療

 對于患病羊只應及時進行隔離和科學的診療措施,體抗力較強的羊患病后可在2~3周內自愈,對于抵抗力較弱的羊只則需要藥物來輔助治療恢復。通常可使用0.2%甲醛溶液或者高錳酸鉀溶液進行口腔沖洗促進口腔黏膜潰瘍的愈合。蹄部可使用1%硫酸銅和3%甲酚皂溶液進行清洗,對于乳房周圍皮膚可使用3%硼酸進行清洗。一般來說不主張治療患口蹄疫的羊只,而是全部撲殺處理,以防疫情大規模擴散。


六、結語

 綜上所述,羊口蹄疫是一種危害性很高的傳染性疾病,提高對該病的認識,了解其流行、發病特征,并做好相應的預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該病的發生。一旦發生該病應做好相應的防疫工作,適時隔離或撲殺,以將損失降至最小。



?